庫伯勒編碼器原理特點參數下載 一、庫伯勒編碼器簡介 庫伯勒編碼器如以信號原理來分可分為 兩者一般都應用於速度控製或位置控製係統的檢測元件. 庫伯勒增量型編碼器與庫伯勒型編碼器的區分 按照工作原理編碼器可分為庫伯勒增量式和庫伯勒式兩類。 庫伯勒增量式編碼器是將位移轉換成周期性的電信號,再把這個電信號轉變成計數脈衝,用脈衝的個數表示位移的大小。式編碼器的每一個位置對應一個確定的數字碼,因此它的示值隻與測量的起始和終止位置有關,而與測量的中間過程無關。 庫伯勒旋轉增量式編碼器以轉動時輸出脈衝,通過計數設備來知道其位置,當編碼器不動或停電時,依靠計數設備的內部記憶來記住位置。這樣,當停電後,編碼器不能有任何的移動,當來電工作時,編碼器輸出脈衝過程中,也不能有幹擾而丟失脈衝,不然,計數設備記憶的零點就會偏移,而且這種偏移的量是無從知道的,隻有錯誤的生產結果出現後才能知道。 解決的方法是增加參考點,編碼器每經過參考點,將參考位置修正進計數設備的記憶位置。在參考點以前,是不能保證位置的準確性的。為此,在工控中就有每次操作先找參考點,開機找零等方法。 比如,打印機掃描儀的定位就是用的增量式編碼器原理,每次開機,色多多导航下载都能聽到劈哩啪啦的一陣響,它在找參考零點,然後才工作。 這樣的方法對有些工控項目比較麻煩,甚至不允許開機找零(開機後就要知道準確位置),於是就有了庫伯勒編碼器的出現。 庫伯勒型旋轉光電編碼器,因其每一個位置*、抗幹擾、無需掉電記憶,已經越來越廣泛地應用於各種工業係統中的角度、長度測量和定位控製。 庫伯勒編碼器光碼盤上有許多道刻線,每道刻線依次以2線、4線、8線、16線。。。。。。編排,這樣,在編碼器的每一個位置,通過讀取每道刻線的通、暗,獲得一組從2的零次方到2的n-1次方的*的2進製編碼(格雷碼),這就稱為n位編碼器。這樣的編碼器是由碼盤的機械位置決定的,它不受停電、幹擾的影響。 庫伯勒旋轉編碼器/庫伯勒增量或值編碼器/庫伯勒拉線編碼器 庫伯勒編碼器由機械位置決定的每個位置的*性,它無需記憶,無需找參考點,而且不用一直計數,什麽時候需要知道位置,什麽時候就去讀取它的位置。這樣,編碼器的抗幹擾特性、數據的可靠性大大提高了。 由於庫伯勒編碼器在定位方麵明顯地優於增量式編碼器,已經越來越多地應用於工控定位中。型編碼器因其高精度,輸出位數較多,如仍用並行輸出,其每一位輸出信號必須確保連接很好,對於較複雜工況還要隔離,連接電纜芯數多,由此帶來諸多不便和降低可靠性,因此,編碼器在多位數輸出型,一般均選用串行輸出或總線型輸出,德國生產的型編碼器串行輸出zui常用的是SSI(同步串行輸出)。 二、庫伯勒編碼器工作原理 由一個中心有軸的光電碼盤,其上有環形通、暗的刻線,有光電發射和接收器件讀取,獲得四組正弦波信號組合成A、B、C、D,每個正弦波相差90度相位差(相對於一個周波為360度),將C、D信號反向,疊加在A、B兩相上,可增強穩定信號;另每轉輸出一個Z相脈衝以代表零位參考位。 由於A、B兩相相差90度,可通過比較A相在前還是B相在前,以判別編碼器的正轉與反轉,通過零位脈衝,可獲得編碼器的零位參考位。 編碼器碼盤的材料有玻璃、金屬、塑料,玻璃碼盤是在玻璃上沉積很薄的刻線,其熱穩定性好,精度高,金屬碼盤直接以通和不通刻線,不易碎,但由於金屬有一定的厚度,精度就有限製,其熱穩定性就要比玻璃的差一個數量級,塑料碼盤是經濟型的,其成本低,但精度、熱穩定性、壽命均要差一些。 分辨率—編碼器以每旋轉360度提供多少的通或暗刻線稱為分辨率,也稱解析分度、或直接稱多少線,一般在每轉分度5~10000線。 三、庫伯勒旋轉編碼器特點: 庫伯勒旋轉編碼器是集光機電技術於一體的速度位移傳感器。當庫伯勒旋轉編碼器軸帶動光柵盤旋轉時,經發光元件發出的光被光柵盤狹縫切割成斷續光線,並被接收元件接收產生初始信號。該信號經後繼電路處理後,輸出脈衝或代碼信號。其特點是體積小,重量輕,品種多,功能全,頻響高,分辨能力高,力矩小,耗能低,性能穩定,可靠使用壽命長等特點。 四、庫伯勒編碼器參數請看下載資料 |